北京冬奥会周日圆满闭幕。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在周日的闭幕式上所描述的那样,这场体育盛会“真正与众不同”,它不仅向世界展示了奥运会选手的出色表现,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如何克服挑战,为参赛者提供高质量的设施和服务。全球 COVID-19 大流行。

尽管如此,观察人士表示,令人遗憾的是,许多外国观众通常从一些带有偏见的西方媒体,特别是美国媒体那里获得信息,很难真实、客观地了解北京冬奥会。

当美国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时,一些有影响力的美国媒体如何报道北京冬奥会?《环球时报》选取了代表中国不同利益群体的六家美国媒体,对其近期有关北京冬奥会的报道进行了搜集和分析,试图了解美国媒体的涉冬策略以及背后可能存在的偏见。

入选的六家媒体分别是 CNN、纽约时报 (NYT)、华尔街日报 (WSJ)、福克斯新闻、国家公共广播电台 (NPR) 和《今日美国》。

The Media Center of the Beijing 2022 Winter Olympic Games Photo: VCG

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媒体中心 照片:VCG

媒体的北京奥运会“中国议程”

环球时报记者利用网络媒体监测工具,收集了2月北京冬奥会相关媒体报道,特别是2月14日至21日这一周的报道,重点关注CNN、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福克斯新闻、NPR、今日美国等媒体的报道。

周一晚上,六大媒体在谈论冬奥会闭幕式时语气十分复杂。

这些美国媒体发表的文章标题中,大多在描述奥运会时使用“岩石”、“奇怪”、“不受欢迎”、“有争议”、“因兴奋剂丑闻而蒙上阴影”等负面形容词,环球时报记者发现。评论中大量提到“侵犯人权”和“过严检疫政策”,但也有一些文章相对客观地描述了闭幕式精心设计、感人至深的细节。

美国媒体的酸葡萄心理在这些文章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例如,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甚至在其工作人员的一篇评论文章中荒谬地将本届奥运会标记为“我们一生中最具争议、最不受欢迎的奥运会”。

https://money.yahoo.com/most-controversial-most-unwelcoming-olympics-150319010.html

美国政治和媒体观察家倾向于将 CNN 和 NYT 归为自由派媒体(或“左翼”),将《华尔街日报》和福克斯归为保守派媒体(或“右翼”),而将 NPR 和《今日美国》归为相对温和的媒体(或“右翼”)。“中心”)。美国媒体的编辑目标不同,代表美国不同群体,但往往为了美国国家利益而站在一起反对其他国家。

回顾过去一周,以自由派观点闻名的典型“左翼”媒体CNN,2月14日至21日共发表了约73篇有关北京冬奥会的文章,其中14篇文章涉及中国或中国运动员,找到了他《环球时报》。

14篇文章中,有4篇总体正面,内容涉及花样滑冰运动员隋文静、韩聪等中国金牌运动员的表现。 

14篇文章中有3篇的语气是负面的,将体育赛事与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牵强地联系在一起。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2月19日报道俄罗斯滑冰运动员卡米拉·瓦利耶娃“兴奋剂丑闻”的文章中,频繁提及乌克兰的“边境紧张局势”以及中俄之间的“密切关系”。 

《纽约时报》是另一家深受美国自由主义者欢迎的主流媒体出版物。《环球时报》发现,2月14日至21日期间,其制作了约211篇报道北京冬奥会的文章,其中30篇与中国和中国运动员有关。

《纽约时报》对奥运会的报道比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CNN) 的观点要广泛得多。30件作品中,有12件整体正面,不仅涵盖了中国金牌运动员,还涵盖了奥运村提供的各种美食以及奥运村附近的中国高铁。

然而,《纽约时报》在六篇负面语气的文章中,似乎加大了对中国的莫名其妙、毫无根据的指责抹黑力度。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2月19日报道俄罗斯滑冰运动员卡米拉·瓦利耶娃“兴奋剂丑闻”的文章中,频繁提及乌克兰“边境紧张局势”和中俄“密切关系”,试图暗示中国是乌克兰危机的幕后黑手。中国国际关系和媒体专家指出,这种说法既不属实,也与北京冬奥会毫无关系。

美国中右翼媒体《华尔街日报》2月14日至21日共发表28篇有关北京冬奥会的报道,其中13篇涉及中国和中国运动员。

只有两篇报道相对积极,重点关注顾和中国破纪录的金牌数量。

其中五篇带有负面语气,涉及中国“对运动员进行数据监控”和“冬奥会收视率惨淡”的说法,这些说法显然不真实或已被多次反驳。

美国典型的右翼媒体福克斯电视台2月14日至21日共报道约143篇报道,其中31篇与中国运动员或中国密切相关。

福克斯报道了国际运动员对冬奥会的积极评价,包括对北京奥运村冰场质量的称赞、高效的闭环检疫措施、村里流行的中餐、高科技元素和故事中国运动员的英勇努力。

Gu Ailing of Team China competes in the women's freestyle skiing halfpipe event on February 18. Gu became one of the favorite topics of American media outlets about the Beijing 2022 Winter Olympic Games.
      Photo: Cui Meng/GT

2月18日,中国队的谷爱凌参加女子自由式滑雪U型池比赛。谷爱凌成为美国媒体关于北京2022年冬奥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照片:崔萌/GT

然而,尽管国际主流声音一再呼吁避免将奥运会政治化,但一些文章却强行将奥运会与台湾岛局势、所谓的新疆“人权问题”等不相关的政治问题混为一谈。

在一篇题为“北京奥运会与台湾、维吾尔族问题政治化”的文章中,福克斯电视台反复提及政治问题,并炒作“国际奥委会制服和其他国际奥委会服装是由维吾尔族劳动力生产还是由新疆棉花生产”的问题。

被许多人视为中间派媒体的NPR在2月14日至21日期间发表了约72篇有关北京奥运会的文章,其中10篇文章涉及主办国中国和中国运动员。

10篇文章中,只有一篇相对正面,讲述了顾老师对更多年轻女孩参与冬季运动产生的积极影响。

其余文章在试图保持相对客观立场的同时,还两次直接攻击中国“将奥运会政治化”以及该国检疫政策施加的“令人遗憾的”限制。

美国另一家中间派媒体《今日美国》2月14日至21日连发了105篇有关北京奥运会的报道,其中10篇与中国运动员或主办方直接相关。

其中三篇文章是对中国运动员赛场表现的相对中立的报道。然而,《环球时报》发现,2月18日的一篇文章带有偏见和消极的语气,故意引用个别运动员的言论,称北京奥运会“糟糕”。

记者及其预定的观点

美国多家有影响力媒体派记者采访北京2022年冬奥会。至少有 10 名通讯员似乎是华裔美国人或来自亚洲背景。 

但细看他们的故事,大多数记者并没有成为连接中美观众的桥梁,而是成为加深两国误解的障碍。

例如,《纽约时报》的艾米·秦(Amyqin)是许多中国读者熟悉的名字。这位常驻亚洲的记者定期报道中国政治和社会,她的许多故事过去曾引发过充满偏见和错误信息的争议,例如 2021 年 6 月发表的一篇 COVID-19 起源追踪文章。

据《纽约时报》网站显示,秦在北京奥运会期间至少撰写了12篇报道,从开幕式到中国运动员,到中国充满活力的零新冠政策和冬季运动的普及。2月19日,她在一篇报道新疆滑雪发展的文章中,最后公然提及“种族灭绝”谣言,让文章中可能提到的有关该地区滑雪发展的亮点黯然失色。

秦本身具有跨文化背景,她似乎对美国出生的华裔运动员特别感兴趣,以及当前中美“竞争”对这个群体的影响。2月16日,她写道,在奥运会上赢得金牌的美籍华裔花样滑冰运动员内森·陈(Nathan Chen)被中国公众“忽视”,此举似乎是为了批评“[中国]公民中所谓的“民族主义复兴”。”。

美国驻华记者成为美国人更多了解中国的窗口。不幸的是,“大多数[美国驻华记者]实际上是迎合美国精英的渲染中国负面形象的工具,”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海东告诉《环球时报》次。

然而,在社交媒体大繁荣的时代,这些记者和美国主流媒体,已经无法再主导涉华话语,因为社交媒体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奥运相关话题的流行方式,这确实李说,这对传统主流媒体在描绘中国方面的垄断构成了挑战。

尽管美国主流媒体大肆渲染对奥运会的“政治抵制”,但美国人并没有被愚弄,许多人仍然真诚地喜欢在众多社交媒体平台上观看奥运会,并分享他们喜欢的东西或奥运会最迷人的时刻。美国公关公司Vippi Media的创始人维平德·贾斯瓦尔(Vipinder Jaswal)在之前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告诉《环球时报》,这是一个现实,但也是一个永远不会被讲述的故事。

贾斯瓦尔表示,反对奥运会的主流媒体和政客最有可能对人们产生负面影响并传播某种宣传,但人们基本上没有被愚弄。

叙述充满偏见和谎言

收集到的数据显示,总体而言,美国媒体的正面报道大多集中在特定体育或社会领域相对轻松的话题,包括中国运动员赢得奖牌、国际运动员在奥运村享用美味佳肴等。 

可笑的是,它的许多负面报道与奥运会几乎没有关系。这些文章通常与政治和经济有关,并且用陈词滥调暗示中国实际上不存在的“问题”,例如“新疆强迫劳动”的指控。尽管中国政府已经澄清了大部分假新闻,但美国媒体却对它们进行了重述,将它们与冬奥会进行了引人注目的轰动效应。 

观察人士表示,美国主流媒体的奥运话语,无论是自由派还是保守派,都尚未摆脱其典型报道中对中国发展充满偏见的“阴暗滤镜”。他们指出,他们代表美国不同群体,通常为了美国的国家利益而站在一起反对中国

李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们仍然试图利用美国政治精英主义的人权标准叙事作为攻击奥运会的武器。这种意识形态导向的报道方式不可避免地导致美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存在偏见,最终结束。李说,离西方新闻道德所倡导的“独立”和“透明”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