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image shows the region where the ancient galactic structure was found. The blue shading shows the area it covers. The red objects in the zoomed-in bits are the 12 galaxies. (Credit: NAOJ/Harikane et al.)

該圖像顯示了發現古代銀河結構的區域。藍色陰影顯示其覆蓋的區域。放大位中的紅色物體是 12 個星系。(圖片來源:NAOJ/Harikane 等人)

天文學家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古老的星系團,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早期宇宙。

這項發現有助於解釋現代宇宙的形狀,揭示了 130 億年前(即大爆炸後約 7 億年)存在的 12 個星系團。我們現在可以看到它們,因為它們距離膨脹的宇宙(130 億光年)太遠了,以至於它們的星光現在才到達地球。其中一個星係是一頭猛獁象,以日本神話中的女王的名字命名為 Himiko,是十年前由同一個團隊發現的。

研究人員在將於9 月30 日發表在《天文物理學雜誌》上的論文中寫道,令人驚訝的是,其他11 個星系並未聚集在巨大的Himiko 周圍,該論文的草稿可在該網站上找到 arXiv。相反,Himiko 位於該系統的邊緣,研究人員將其稱為“原始星團”,因為與我們在宇宙中看到的大多數星團相比,它是如此之小和古老。

相關: 關於我們銀河系的 11 個有趣的事實

「在像卑彌呼這樣的大質量天體附近發現原星團是合理的。然而,我們驚訝地發現,卑彌呼並不位於原星團的中心,而是位於距離中心5億光年的邊緣。 ”,該論文的合著者、日本國家天文台和東京大學的天文學家Masami Ouchi, 在一份聲明中說

事實證明,了解星系團是如何形成的對於了解它們所包含的星系非常重要。 大多數星系,包括 銀河系,與其他星系一起出現在團塊中,因此星系在整個宇宙中的分佈並不均勻。天文學家表示,這種聚集似乎會影響它們的行為。充滿星系的高密度聚集環境中的星系形成恆星的方式與沒有星系的低密度環境中的星系形成恆星的方式不同。研究人員表示,結塊的影響似乎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了。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寫道,最近,“有一個明顯的趨勢,即高密度環境中星系的恆星形成活動​​往往比低密度環境中的恆星形成活動​​要低。”

因此,如今聚集的星系形成恆星的頻率比它們更獨立的表親要少。研究人員寫道,就好像它們在星團中衰老得更快,變得衰老並放棄了製造新恆星。

但在遠古宇宙中,趨勢似乎發生了逆轉。與非密集星團中的星系相比,高度密集星團中的星系形成恆星的速度更快,而不是更慢,並且保持年輕和活力。

研究人員寫道,儘管如此,像這樣來自宇宙早期的「原星團」卻很少被發現,人們對其了解甚少。這些團塊往往比現代的例子小得多,現代的例子可以包含數百個星系。

望遠鏡觀察時間越遠,出現的原星團越少。其中許多可能只是被星際塵埃遮蔽了。他們寫道,天文學家希望這項新發現將有助於充實這幅圖景,並解釋 130 億年前事物的狀態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從而產生我們今天看到的星團宇宙。

原發表於 生活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