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ism
圖片來源:Unsplash/CC0 公共領域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被警告傳統新聞業在數位化顛覆面前即將消亡。但有些科技巨頭,曾經是顛覆者,現在卻將自己定位為新聞業的救世主。

諸如此類的計劃谷歌新聞倡議不僅承諾讓新聞業保持活力,而且透過支持創新,幫助其適應未來並蓬勃發展。

許多媒體產業都對這種資金和技術支援表示歡迎。對於規模較小、資金短缺的新聞編輯室來說,這可能會改變他們的生活。

但現代新聞業已經嚴重依賴大型科技公司提供的平台。為這種關係增添新的財務維度引發了有關新聞獨立性的迫切問題。

我們著手探索大型科技公司的「慈善資本主義」如何重塑新聞業,重點關注這類資金可以發揮巨大作用的南半球國家。

我們的發現這顯示資金短缺的新聞編輯室和財力雄厚的矽谷之間正在形成新興的依賴網絡。這為媒體組織和科技巨頭本身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教訓。

一把雙面刃

大型科技現在與現代新聞業深深融合在一起。Google和 Facebook 等平台是新聞傳播方式的核心,而 OpenAI 等新玩家正在徹底改變我們創建內容的方式。

誠然,這些公司提供了重要的數位基礎設施,推動了過去十年新聞業的許多創新。但它們也是首先顛覆傳統新聞商業模式的實體。

Google 新聞倡議創新挑戰為選定的新聞機構提供贈款,以探索將技術融入新聞業的新方法。

它於 2018 年推出,提供了約4400萬澳元47 個國家的 200 多個項目。

為了進一步調查新聞與科技的關係,我們對非洲、拉丁美洲和中東的媒體組織進行了 36 次深度採訪,這些組織作為該計劃的一部分獲得了資助。

我們研究中包含的區域都是所謂的區域的一部分南方國家相對的政治不穩定、數位落差、有限的資金和缺乏媒體素養都可能使新聞機構更容易受到大型科技公司的影響。

偉大的想法,很難實施

我們的學習發現了由 Google 新聞計劃創新挑戰賽發起的一系列令人興奮的新聞技術項目。但許多人都在努力超越初始階段或長期維持自己的狀態。

例如,在巴西,兩個有希望的項目最終被終止。

Lume 應用程序,發達與九個獨立新聞組織合作,旨在讓視力障礙人士更容易了解當地新聞。另一個公司是 ConfereAI,它使用人工智慧來幫助用戶檢查連結和短文字的準確性。

這兩個項目都有了良好的開端。然而,由於財務和技術原因,它們的開發在推出後無法持續。

在我們所有的受訪者中,四分之三的人表示實施新技術有困難。許多人表示,他們只是缺乏資源或專業知識。這可能會造成對進一步資金或支持的依賴的循環。

新聞和科技在文化上並不容易契合

我們也發現許多新聞機構將技術開發外包給本國以外的公司和個人,例如美國、加拿大或歐盟。

這可能會在短期內節省金錢和時間。但作為一個更廣泛的趨勢,它引起了人們對新聞編輯室如何被授權建立自己的能力以及新形式的「潛力」的嚴重擔憂。數位殖民主義」。

那些嘗試在當地招募的企業也面臨著自己的挑戰。許多媒體組織,尤其是非洲的媒體組織,很難支付足夠高的薪水來吸引所需的技術人才。

科技公司提供的薪酬通常高於許多新聞編輯室的負擔能力,而且通常以美元或歐元等外幣支付。

一些成功案例

這並不是說沒有任何成功案例。谷歌甚至鼓勵一些組織儘早制定長期可持續發展計劃,其中包括尼日利亞的傳統媒體公司 Stears。

Stears 的專案建議開發一種易於使用的訂閱管理服務。這將使非洲出版商能夠實施付費牆並透過其受眾貨幣化,而無需技術專業知識。

斯蒂爾斯承認谷歌建議的長期規劃的好處。

「如果永續發展從一開始就不是一個主要考慮因素,那麼事情可能會有所不同......因為谷歌團隊鼓勵我們從一開始就優先考慮永續發展,這將是我們恢復正常日常營運的問題並相應地調整我們的開支。

但不幸的是,對於許多其他最終被終止的項目來說,這並不是現實。我們採訪的組織中至少有八個項目已被逐步淘汰或從未公開。

大型科技公司面臨壓力

谷歌因從新聞中獲利而不支付費用而受到批評。透過推廣在媒體方面,Google將自己定位為「慈善資本家」組織。

其舉措旨在支持新聞業,並幫助在記者、媒體組織和政策制定者之間建立善意。但我們應該持懷疑態度,因為這項策略也符合Google更廣泛的利益。

如果被認為資助創新和培訓計畫可以提供更有利的監管環境,那麼它最終可能會幫助這家科技巨頭避免強制向新聞出版商直接付款的更嚴格監管。

世界各地的監管機構越來越多地支持此類提案。但在許多地區,包括巴西,谷歌一直在大力反擊。

新聞業必須擁抱科技,但要小心

為了生存,新聞業必須繼續擁抱科技。但這樣做絕不會損害新聞編輯室的獨立性。

新聞機構應優先考慮與受眾建立直接關係,以減少對第三方平台的依賴。他們也應該隨時了解不斷變化的法規,並積極參與塑造新聞科技關係未來的政策討論。

谷歌本身仍然可以為新聞業做出積極的貢獻。但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為了加強這項計劃,Google應該擴大其資助標準,以在更長的時間內支持更多樣化的新聞機構。

支援範圍也應不僅限於技術創新,還應涵蓋新聞編輯室營運和其他新聞項目。

本文轉載自對話根據知識共享許可。閱讀原創文章The Conversation

引文:大型科技公司將自己描繪成新聞業的救世主:我們應該謹慎行事(2024 年 9 月 8 日)檢索日期:2024 年 9 月 8 日取自 https://techxplore.com/news/2024-09-big-tech-journalism-savior.html

本文檔受版權保護。除了出於私人學習或研究目的的任何公平交易外,不得未經書面許可,不得複製部分內容。所提供的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