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gital person
圖片來源:Pixabay/CC0 公共領域

死者是否應該由悲傷的朋友、愛人和親戚以數位方式復活?一項新的研究反映了當前的態度,並強調了緊急研究和政策工作的必要性。

在2014 年科幻連續劇《黑鏡》的一集中,一位悲傷的年輕寡婦使用一款應用程式與她死去的丈夫重新取得聯繫,該應用程式可以搜尋他的社交媒體歷史記錄,模仿他的線上語言、幽默和個性。有用。她在早期的互動中找到了安慰,但很快就想要更多。

這樣的場景不再是虛構的。2017 年,Eternime 公司的目標是利用死者的,但這個「Skype for the dead」並沒有流行起來。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演算法還沒有做好準備。我們也不是。

現在,到了 2024 年,類似 GPT 的聊天程式的使用呈爆炸性增長,類似的努力正在進行中。但到底應該允許數位化復興嗎?我們是否準備好應對關於什麼構成的法律鬥爭?

在一項研究中發表亞洲法律與經濟學雜誌哈佛法學院的 Masaki Iwasaki 博士(現任首爾國立大學助理教授)探討了死者的同意(或其他方式)如何影響人們對數位復活的態度。

美國成年人看到了一名 20 多歲的女性在車禍中死亡的場景。一家公司提出將她的數位版本帶回來,但她的同意一開始並不明確。她的朋友應該做什麼決定?

參與者隨機閱讀了兩個選項,一個是死者同意數位化復活,另一個是她沒有同意。然後,他們回答了關於社會可接受性的問題,考慮到道德和道德等其他因素,讓她重新回到五分制的評分標準上。

結果顯示,與持不同意見的人相比,表達同意的可接受性高出兩個百分點。「雖然我預計當表達同意時,社會對數位復興的接受度會更高,但接受率的顯著差異——同意為 58%,反對為 3%——令人驚訝,」Iwasaki 說。“這凸顯了死者的意願在塑造公眾對數位復活的輿論方面的關鍵作用。”

事實上,59% 的受訪者不同意自己的數位復活,而大約 40% 的受訪者認為,即使明確同意,也不認為任何形式的數位復活是社會可接受的。「雖然死者的意願對於決定數位復活的社會接受度很重要,但其他因素,例如對生與死的關注,以及對新技術的普遍擔憂也很重要,」岩崎說。

結果反映了現行法律與公眾情緒之間的差異。人們的普遍感受——死者的意願應該受到尊重——實際上在大多數國家都沒有得到保護。電影《阿甘正傳》中數位再現的約翰·列儂或艾米·懷恩豪斯的動畫全息圖揭示了死者的「權利」很容易被生者所踐踏。

那麼,在寫遺囑時需要考慮您的數位命運嗎?也許應該如此,但由於目前對此問題缺乏明確的法律規定,以這種方式記錄您的意願的有效性尚不確定。首先,如何遵守這些指示因司法管轄區而異。「但對於那些有強烈偏好的人來說,記錄他們的願望可能是有意義的,」岩崎說。“至少,它可以向家人和同事明確表達自己的意願,並且在未來更好地建立法律基礎時可以考慮。”

現在這當然是值得進行的對話。許多生成式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服務,例如複製品(「關心的人工智慧伴侶」)和十二月項目(「模擬死者」)已經可以與複製真實人物個性的聊天機器人對話。服務「你,只是虛擬的」(YOV)允許用戶上傳某人的簡訊、電子郵件和語音對話,以創建「versona」聊天機器人。而且,2020 年,微軟獲得了一項專利,可以利用文字、語音和資訊來創建聊天機器人。對於活著的人以及歷史人物和虛構人物,可以選擇以 2D 或 3D 渲染。

岩崎表示,他將在未來的研究中調查這個問題以及名人的數字復活。「有必要先討論哪些權利應該受到保護,保護到什麼程度,然後製定相應的規則,」他解釋道。“我的研究基於該領域之前的討論,認為要求死者同意進行數字復活的選擇加入規則可能是保護他們權利的一種方式。”

更多資訊:Masaki Iwasaki,《死亡的數字克隆:探索最優預設規則》,亞洲法律與經濟學雜誌(2023)。DOI:10.1515/ajle-2023-0125

引文:復活同意:是時候談論我們的數字來世了(2024 年,1 月 4 日)檢索日期:2024 年 1 月 4 日來自 https://techxplore.com/news/2024-01-resurrection-consent-digital-afterlives.html

本文檔受版權保護。除了出於私人學習或研究目的的任何公平交易外,不得未經書面許可,不得複製部分內容。所提供的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