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eroid Breaking Apart

藝術家的插圖顯示了一顆小行星裂成碎片。

(圖片來源:© JPL-Caltech)

在銀河系的某個地方,有一個白矮星星星突然開始閃耀。現在我們了解了造成它的劇烈災難:恆星的引力場將小行星撕成碎片,將其金屬碎片散落在恆星周圍的閃亮光暈中。

沒有小行星在太空中破碎的望遠鏡影片。但我們確實知道的是:我們的銀河系中有一顆白矮星,多年來一直發出穩定量的中紅外線(MIR)光。然後,在 2018 年,這些排放量發生了變化。在六個月的時間裡,來自太空中那個點的星光在中紅外光譜中強度增加了約 10%,而且那個點仍然變得更亮。研究人員認為這是因為地球和恆星之間新形成的金屬塵埃雲,可能是由於最近小行星的分裂造成的。

對局外人來說,這聽起來可能違反直覺一團塵埃會讓星星看起來更亮。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天文學家、描述這一事件的論文的主要作者王廷貴表示,如果你考慮恆星和雲層如何相互作用,那麼這種增亮是有道理的。

有關的:照片:俄羅斯流星爆炸

他告訴《生活科學》雜誌:“當碎片位於我們對恆星的視線範圍內時,恆星就會變暗。”“然而,[單個]碎片只覆蓋了天空的一小部分,因此出現在視線範圍內的機會很小。” 

然而,雖然單一碎片很小,每塊碎片只覆蓋天空的一小部分,但整個雲卻很大——比恆星大得多。在正常情況下,只有從恆星直接飛向地球的光子才能到達人類的望遠鏡。但雲改變了這一點。射向各個方向的光束撞擊碎片雲,將其加熱並導緻小行星碎片發出中紅外光。這種光也會到達地球,儘管通常不會產生這種光的光束。王說,結果是天空中出現了更大的發光區域,我們的望遠鏡將其記錄為光尖。

想像在晴朗的夜晚,遠處有微弱的手電筒。如果它正對著您,您可能會注意到它是一個細細的光點。但是,如果您用手電筒照射煙霧機的滾滾蒸汽,即使光源的功率保持不變,也會有一個更大、更明亮的物體吸引您的注意。

遙遠恆星周圍碎片盤天文學專家、耶魯大學天文學系博士生馬萊娜·賴斯說,天文學家以前在太空中見過這樣的碎片雲。他們已經看到了非球形物體的證據,很可能是圍繞太陽系外物體運行的小行星——可能是這樣 另一顆白矮星。但這可能是天文學家第一次發現小行星分解成恆星周圍的碎片雲。

「這個過程已經被理論化了十多年,」沒有參與這項研究的賴斯告訴《生活科學》。“但直到現在我們還沒有機會研究整個破壞過程。”

那麼,是什麼可能把小行星撕成碎片呢?王和他的同事得出的結論是,這可能是一種稱為潮汐破壞的引力效應。

「白矮星是一顆非常緻密的恆星,」王說。“因此,靠近恆星,引力場的梯度可能非常大”,這意味著引力可以在短時間內急劇變化。

想像一下,你漂浮在太空中,繞著一顆恆星旋轉,雙腳指向它。你腳上的重力會大於你肩膀上的重力。如果您現在站在地球上,您也會體驗到相同的效果,儘管差異(梯度)非常小,以至於您不會注意到。

王說,在白矮星附近陡峭的引力場中,梯度可能變得如此強烈,以至於壓倒了將物體固定在一起的力量。大型小行星透過自身引力黏合在一起,但這種引力並不像白矮星附近的梯度那麼強。天文學家認為,當小行星穿過這些潮汐區時,它們就會破碎,像雲一樣塗抹在太空中。

賴斯說,這與一些行星被塵埃環包圍的原因有關,而不僅僅是衛星。大行星較弱的潮汐力可以防止環中的物質聚集成球。

天文學家確信碎片不是來自彗星王說,在這種情況下,因為彗星移動得如此之快,以至於碎片很快就會離開恆星周圍溫暖的鄰居並冷卻下來。他說,一顆岩石行星有可能爆炸,但研究人員認為更有可能是一個較小的小行星大小的物體。(大型小行星和小行星之間的精確差異可能有點模糊。但是當涉及其他恆星系統時,天文學家通常使用「系外小行星」來指較小的、鋸齒狀的金屬和岩石物體,而使用「系外行星」來指物體夠大,以至於它們的重力將它們形成了球體。

目前,碎片雲仍在圍繞著這顆名為 WD 0145+234 的恆星運行。不過,王說,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片雲很可能會落在恆星表面。這些墜落的碎片由金屬和一些溫暖的氣體組成,可以解釋有多少白矮星最終在其星光中發現了嚴重的金屬污染。

該研究尚未經過同行評審,並於 10 月 10 日在線發表在預印本期刊上arXiv

原發表於生活科學

All About Space banner

(圖片來源:All About Space 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