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美帝后,忙的第一件事情便是配置环境。
在 Amazon 上挑齐了显示器、双频路由器和支持压力倾斜的椅子,再加上带过来的一把青轴、一把 HHKB、一个 Google Home,才总算可以满足得发朋友圈干活了。
要知道,纵然程序员们对编程语言、工具的追求通常都是以惨烈且友好的互相撕逼而结束,但对于「配置一个舒适、高逼格的工作环境」这件事儿,简直就是阶级追求。无论他们的发型着装看起来再不讲究,他们可一点也不吝啬花费大把金钱在:
- Macbook Pro、Surface 级别的笔记本
- 必不可少的外接显示器,最好两,巴不得 4k 广色域大曲屏
- 如数家珍的 HHKB Pro 2 静电容键盘、各色 Cherry 机械轴键盘
- 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桌椅,比如站式办公桌和买不起的 Herman Miller
说是逼格,但其实他们都真真切切提升了程序员的工作体验。程序员天天就在电脑前晃悠,把这一亩三分地搞舒服了真的太重要了,提升工作效率,带来好心情不说,还有程序员的健康啊。比如外接显示器 + 合适高度的桌椅,对程序员的脊椎健康太重要了。
美帝这边的房子很奇怪,天花板上都没有灯的。第一天来靠着手机摸瞎了一天,第二天赶快去 walmart 买了个落地灯和一个小台灯。小台灯本来是放在书桌上的,但是实在是太矮光源太集中了,放书桌上简直一点卵用都没有,干脆当床头灯了。所以白天黑夜基本上就靠着一个落地灯度日。
这边的灯泡,除了挑不同 lumens(亮度)之外,还可以挑色温,但是包装上的用词非常暧昧,比如 2700k 的暖色光既可以叫 warm white 也可以叫 soft white,4100k 的中性白居然叫 cool white,而所谓的 daylight 反而比 cool white 更冷,通常在 5000-6500k。
所以买错灯泡简直是常有的事情,我第一次买了个 600 lm 的 soft white,又暗又暖,一会儿就犯困了。第二次女友帮我挑了个 1600 lm 的 daylight,开起来真的就跟白天一样。我的印度室友 Romal 看到之后可激动得问我你这哪款,我就给他看了一眼盒子。第二天他就拿着两个新买的灯泡在我面前嘚瑟,结果没过一会过来敲我门,很气愤得带我去他屋子,我一开门一股黄色铺面而来,他说我明明听你买的啊怎么尼玛还是黄的……我就想这比特么肯定买错了,一看盒子 1600 lm soft white 哈哈哈哈哈哈,他愤怒的跟我说 Damn 这是他第三次尝试买白灯泡了。
大白灯泡虽然照明好,但是有时候晚上熬夜赶 due 的时候就觉得有点太过了,毕竟白光会影响褪黑素分泌影响睡觉。这时候才意识到 dimmable(可调节亮度)和 tunable(可调节色温)灯泡的好处啊,可惜当初买的灯架太便宜了根本不支持,想着什么时候能换一个。
最近感觉几年不动的近视好像突然又加深了一点,写代码时字号要比以前开大两号……重新唤起了我对眼睛的注意,这才意识到其实眼睛也是程序员极容易出职业病的地方,一是长时间盯着一处看,难免眼睛酸涩疲劳。二是大多 LED 屏幕都有或轻或重的「频闪」,加重了眼球的压力,出现酸痛感。三是各种屏幕的「蓝光」,被称为 Effects of blue light technology:
蓝光,就是光谱上波长在 400nm-495nm 的光,因其在可见光中波长最短(再小一点就是紫光和紫外线了),因此能量高穿透力强,被称为高能可见光(High-energy visible light)。本来蓝光作为自然光的一部分没什么,但由于现代 LED 屏幕的泛滥,蓝光在生活中的比例显著增加,一是可能损害眼球感光细胞,二是影响褪黑素分泌,从而影响生物钟和睡眠。
这也是 iOS 9.3 加入 Night Shift(护眼模式)的原因,笔者每晚睡前都会使用,确实觉得降低了眼球的炙胀感,也更有助于入眠。
关于蓝光,知乎上也有不少讨论:
刚好这时候朋友从国内给我寄了一个明基 WiT 护眼台灯,对就是 V 大推荐过的那款。它不但用自家 IC 芯片+分离式电源电线解决了频闪问题,还通过了 欧盟 IEC-62471 for LED Lighting Products 无蓝光危害认证。
体验了一周果然名不虚传,无论颜值、逼格、功能都深得我心,于是干脆做了一组单元测试,展示一下一个好灯光所能带来的体验。
在落地灯开着的情况下,由于落地灯是一个在左侧的点光源,并不能足够照亮书桌前的区域。屏幕会显得比较亮,整个视野里「光比」会比较大。开了 WiT 之后,视野中的屏幕就显得不那么亮眼了,整体亮度会变得比较均匀。
相信大家都有关了灯看屏幕的经历(比如躺着玩手机),这时候如果是看暗色的东西还好,如果突然来个白色的,一定是晃瞎眼的感觉……因为对比度实在是太高了。开了 WiT 之后,可以看到两个屏幕的对比一下就被中和了,在两个屏幕间切换的时候不会觉得刺眼。
不得不提的是,相比于左侧已经不忍直视的小台灯,WiT 的设计真的是专门为大屏幕使用场景准备的,两段式多关节的灯身非常灵活,可以轻易的放到屏幕正上方,而弯月形的灯头可以均匀地照明整整一米之宽。
WiT 的工业设计非常精致,除了灯头灯身,其金属环开关和旋钮都非常漂亮。我这款是金色的,灯的各个细节的颜色都能保持一致。但更让我惊艳的是它的交互设计,WiT 支持 11 段色温 * 11 段亮度的调节,却只需要一个旋钮既可以完成,通过一次点按在在色温调整与亮度调整两个状态中切换。金属环开关是触控的,长按则可以根据周围亮度开启智能护眼模式(旁边绿色的小灯会亮起)
上图是 5 个状态的对比,由于 iPhone 的自动曝光和白平衡修正,实际的差异会比照片中的要明显更多,其中:
中间用来作为参考系的就是智能护眼模式,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护眼模式的灯头其实是两侧亮中间暗的,目的是为了更均匀的布光,笔者大部分没有特别要求的时间都是直接上护眼模式省事的。
上下两组对照的是灯的亮暗。由于 iPhone 是全局测光,所以虽然一眼看起来不明显,但我们可以通过屏幕与亮暗反推出灯的亮暗:即屏幕越暗时,说明灯越亮。
左右组对照的则是灯的冷暖,从照片中也可以很明显看出差别。不过,暖光的两张照片里,屏幕已经泛蓝得不行了……这是因为 iPhone 的调教并不相信会有这么暖,所以把白平衡往蓝色修正了,所以实际上肉眼看到的暖光要比照片里的还要更暖一些。
从灯泡来看,在最冷与最暖色温时,分别都只有冷色与暖色的灯管开启。而中间色温(智能护眼模式或手调)其实是同时使用了冷光和暖光的灯管中和而成的,非常有趣。另外,从这组照片里我们也可以看出灯确实没有眩光和频闪的。
最后是一组开箱照片。刚收到包裹的时候真的吓了一跳,包装大得更显示器似的,我特地放了一块 Apple Watch 在那作为参考系,你就可以想象这货真的是有多大了。
每次有机会把玩什么新的数码产品或者装备时,我就特别愿意噼里啪啦拍一堆照。对我来说,这些玩具才是赚钱的动力啊,更别说是提高生活品质,对健康有益的玩具了。
装逼收尾,熬夜时看到这个颜色,真的觉得太漂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