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一生当中颠沛流离,前后落到好几个政权或者军阀手里,但是一直没有被杀。这一方面是因为他毕竟有个末代皇帝的身份,对各个政权来说都有利用价值,但是溥仪自己本人的“优秀素质”,也是他能够活到善终的重要原因。 康德大帝文韬武略样样不行,但是有一项最优秀的特质,就是“善于逢低做小,甘于俯首做个儿皇帝,爹让干啥就干啥”,不要小看这种特质,历史上的儿皇帝们,经常不甘于自己的傀儡地位,老是搞一些小动作,或者有一点臭脾气,惹得恩主不高兴,也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比如“狗脚朕”元善见,就是这么死的。就连人尽皆知的傀儡汉献帝也多次搞出小动作,搞得曹操不得不杀了皇后作为警告。 而康德大帝就不一样了,虽然心里时常有点小脾气,但是从来都是逆来顺受,别人让干啥就干啥,还做得特别积极。民国时代逊位、复辟那些破事我们就不提了,就说他主动投靠日本人当了伪满大帝的时候吧。 1935年4月,溥仪在日本人的安排下出访了日本,昭和天皇给了他极高的礼遇,一上岸昭和天皇就带着大批的皇族迎接,各种礼遇都是完全做足。 在溥仪前往日本皇宫觐见裕仁的母亲节子皇太后的时候,皇太后还亲切地称其为“满洲殿”,宣称看到小裕仁五岁的溥仪,让她想起了自己流产的小儿子…… 溥仪心里是很不爽的,我堂堂一个大清皇帝怎么就突然就让你小儿附体了?但是他也就认了,然后对皇太后大献殷勤,稀里糊涂就当了个名副其实的“儿皇帝”。 他在后来的回忆录里还写过一段【我到裕仁的母亲那里,献了殷勤。日本报纸曾报道过我和她散步的情形,说有一次上土坡,我用手搀扶了日本皇太后,这和我在长春宫内府中,搀我父亲上台阶有着同样的心情。其实,我还从来没有搀扶过自己的父亲,如果问到我搀扶裕仁的母亲的心情,坦白地说,那纯粹是为了巴结。】 对一个儿皇帝来说,什么都能有,就是不能有脾气和骨气,溥仪这一点是做得相当到位的。 转眼间,日本战败,满洲国亡了,康德大帝落到了苏联人手里。他一看情况不妙,立马开始甩锅,说自己之前做的事情都是被日本人逼的,其实他内心里一直痛恨日本人,亲近苏联。到了东京大审判的时候,康德大帝作为证人,义正辞严指控日本人侵略满洲、欺辱自己,日本人还莫名其妙,觉得我们就算对不起中国人也没对不起你吧?但是康德大帝不管这些,自己摘清楚就行。 后来他给斯大林写了一封信,请求斯大林同志恩准他留在伟大的苏联,让他和其他苏联公民一样为建设强盛的社会主义大国而奋斗。 【我曾经提出请求,愿意永久居住在伟大的苏联,虽然没有收到您的答复,可是我相信自己,我可以同勤劳的苏联人一样,尽心建设苏联的发达和昌盛,并且我愿意,同苏联人一样的努力工作,以报答您的恩德,因此我忠心盼望您允许我永久居住苏联,现在我向您在郑重表示最大的感谢与敬意,并愿您长寿,为了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幸福,和全苏联人民的福祉,我敬祝全苏联人民的永久幸福和兴盛,并敬祝您永久健康幸福。】 把话说得这么好听,苏联人也不好意思再难为他了,不过也没有批准他的请求,而是把他送回到了中国,于是康德大帝又摇身一变,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热心公民,洗心革面坚决拥护党和人民对自己的改造。 自古以来,当儿皇帝的人不少,但是当得这么流畅自然,可是在各家无缝转接,足足成了五姓家奴北洋、民国,日本,苏联,中共),也就康德大帝一家了,可见他伏低做小、察言观色的本领是相当相当在行的。 既然溥仪这么识相,那么各家也没有杀他的欲望了,就算是最凶狠的日本人,也愿意留他一命,毕竟像他这么听话的人还是不好找的。 溥仪在回忆录写过,自己一直害怕日本人杀了自己,让弟弟溥杰继位: 【一九三七年四月三日,溥杰与嵯峨胜侯爵的女儿嵯峨浩在东京结了婚。过了不到一个月,在关东军的授意下,“国务院”便通过了一个“帝位继承法”,明文规定:皇帝死后由子继之,如无子则由孙继之,如无子无孙则由弟继之,如无弟则由弟之子继之。 溥杰和他的妻子回东北后,我拿定了一个主意:不在溥杰面前说出任何心里话,溥杰的妻子给我送来的食物我一口也不吃。假若溥杰和我一起吃饭,食桌上摆着他妻子做的菜,我必定等他先下春之后才略动一点。】 但是这只是他自己被害妄想症而已,日本人当时真想杀他的话,还需要让嵯峨浩亲自下毒吗?随便派个牙医过来就可以宣布康德大帝暴病而亡了,他能怎么样? 不过,这也是幸亏溥杰和嵯峨浩生下的两个孩子都是女儿,否则日本人可能还真的就考虑动手了。